|
||
![]() |
安全工作
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教师对于备课活动的想法、建议或者意见,结合我园实际情况,开展全园范围内的“备课”活动研讨。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开展,首先是教师个体对于备课活动的反思;其次是教研组对于备课活动有效性的交流讨论;最后是集体的分析探讨。发现目前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,并找准问题的切入点,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改进。从优化备课的有效性入手,从而达到提升日常保教活动质量的目的。
一、备课存在的问题
1.教材内容照单全收。觉得每个活动都好,不愿舍弃。
2.教案设计照抄不变。省时省力,不用深思。
3.教学反思华而不实。反思“报喜不报忧”,反思“知忧无思想”。
针对以上问题,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、分层研讨与班级研讨相结合、集体反思与个性反思相结合的“三结合的方式,不断深化我们的备课“六步骤”,提高备课有效性。
二、思而行,提高备课预设环节的有效性
(一) “精选”主题计划表内容
对于教材中的内容,我们结合本地本园实际进行筛选,通过调整主题实施顺序、摒弃或修改不符合实际内容、整合其他教材内容等方法,做到不照单全收,而且要求各个平衡组在上一轮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调整,形成更切合际的主题计划表。
(二)“清晰”一周计划表活动流程
以前,周计划和备课分别装订,教师往往备了这周的课,下周时会忘记,照成主题目标制定缺乏连续性、递进性,经过研讨,进行了以下调整
1.周计划表进备课本,可以随时查阅,为每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2.设计周计划制定模式。例:主题目标必须写清这是主题进行的第几周,周计划中可以清晰明白的呈现一日活动链各个环节的内容与要求。
3.周计划做到“民主”与“集中”共存。
4.主题网络图与主题墙预设图协助共进,体现主题深化与环境规划。
(三)”深化”集体活动活动设计
认真钻研教材中每个集体活动的目标要求,整理出活动的重难点,对不合宜的一些活动做适当调整。
1. 结合资源加以适宜补充
补充就是在教材的主题中增加一些适合本园本班孩子发展特点的、反映幼儿生活的内容。一是依自然资源补充。二是依节日习俗补充。
2.关注兴趣进行合理替换
替换就是根据本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,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,替换部分内容,使教育活动更加直观。一是贴近幼儿生活替换。二是贴近幼儿“最近发展区”替换。
3. 结合实际采取及时修正
修正就是依据教学进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,对课程部分内容作适当的详略安排,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内容进一步深化,更具教育价值。一是结合幼儿兴趣取向修正。二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修正。
4. 自主创编不断拓展内容
创编就是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,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,创编一些适合幼儿特点、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。
三、思而再行,提高备课反思环节的有效性
有效备课,课后反思也是重要的一环,一本好的备课本,应该体现出教师预设——实践——反思——调整的过程,体现出教师的边教边学、边学边研究的过程,这样的重新思考与研究,是上一次课的终结,又是下一次课的起点。
(一)梳理观察、反思点,帮助教师有效观察、有效反思
随着《指南》的贯彻落实,我园进行了户外混龄开放式自主游戏尝试,教师对于备课和反思觉得无从着手,经过分层研讨,我们制定了户外自主游戏备课模式与观察点梳理,使教师的观察更具目的性,反思更具针对性,特别是对于新教师帮助很大。
例:游戏反思着重观察点
混班式自主晨间锻炼观察与反思点:幼儿的活动量、材料的合理度与安全度、能力的提升情况、幼儿的兴趣度与合作能力等。
混龄式户外自主游戏观察与反思点:合作能力、交往能力、创造性、材料投放的合理与安全度等。
(二)创设研训平台,提升教师理论知识、实践应验
1.学习《指南》,通过视频、书籍学习《指南》,理解《指南》
2.开展帮带活动。由于年轻教师较多,园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。每位师傅每周必须和徒弟一对一的进行备课,帮助新教师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。
3.提供交流平台。每学年安排备课研讨,有教科研组组长特色主题设计交流、骨干教师备课经验介绍、自主游戏备课研讨等。
4.依托备课审核,不断促进备课深入化。
我们通过“实施——研讨——调整——再实施”不断改进与提升,“备好课”为教师“上好课”打下了良好的铺垫,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铺垫。我们所做的一切,最终还将落实到课程的最终目标“以儿童发展为本”之上!让我们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。
|
|
|